最近看了一些書,才知道昔日忍過"跨下之辱"的漢朝開國功臣韓信, 最後竟然被劉邦誅三族... 為什麼歷史課本都沒提呢? XDDD http://www.gdbt.net/forum/read.php?tid=92005 狡兔死,走狗烹;飛鳥盡,良弓藏;敵國破,謀臣亡 信曰:「果若人言,『狡兔死,良狗亨;高鳥盡,良弓藏;敵國破,謀臣亡。』     天下已定,我固當亨!」 --出自<<史記.淮陰侯列傳>> 但這句話的典故並不是韓信最先說的,當初齊國辯士剻通告訴韓信這個典故, 說韓信已功高震主,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便是自立為王,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.. 並舉例句踐,范蠡,文種的故事,要韓信知道,當項羽被劉邦鏟除後, 下一個開刀的對象必是韓信,類似的歷史故事履見不鮮, 但韓信還是不忍背叛劉邦, 原因是因為他一直無法忘懷,當初劉邦是如何禮遇拜他為大將軍的光景, (但其實這一切都是蕭何教劉邦做的形式) 所以韓信被劉邦設計圍捕,並貶為淮陰侯時,才會說出這句話.. 後來韓信被呂后誅三族, 他死不瞑目的說:「吾悔不用 蒯通之計,乃為兒女子所詐,豈非天哉!」 可見剻通警告韓信之事,一直在韓信心中矛盾掙扎著, 但韓信只有英雄的典型,卻沒有霸王的天分,最後的下場當然必是悲情的死法.. 這就是英雄與霸王的差異.. (其實韓信自己也相當清楚,他是將兵之才,劉邦是將將之才, 而劉邦的將將之才是天分,是無法學習的) 有些扯遠了,現在回歸〝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〞這句話的最早典故.. 這句話源自<<吳越春秋.夫差內傳>>夫差被范蠡,文種大軍包圍時,夫差曾將〝飛鳥盡, 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〞這句話,刻在簡上射到范蠡的陣營,要范蠡明白若夫差被殺, 對句踐而言,范蠡與文種必為心頭大患.. 夫差自刎後,范蠡寫信給文種說: 「吾聞天有四時,春生冬伐;人有盛衰,泰終必否 。 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,惟賢人乎!蠡雖不才 ,  明知進退。高鳥已散,良弓將藏;狡兔已盡,良犬就烹。  夫越王為人,長頸鳥啄,鷹視狼步。可與共患難 ,  而不可共處樂;可與履危,不可與安。子若不去 ,  將害於子,明矣。 」 之後,范蠡便悄然離開越營,乘小舟泛波而去,從此失去消息.. 而文種未聽取范蠡之言,最後遭越王猜忌,被賜劍自刎.. 文種自刎前仰天歎曰: 「嗟乎!吾聞大恩不報,大功不還,其謂斯乎?  吾悔不隨范蠡之謀,乃為越王所戮 。  吾不食善言,故哺以人惡。」 在評論自己為何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時,劉邦曾說: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,決勝於千里之 外,吾不如子房。鎮國家,撫百姓,給饋饟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。連百萬之軍,戰必 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此三者,皆人傑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項羽有一 范增而不能用,此其所以為我擒也」。但是,「狡兔死,良狗烹;飛鳥盡,良弓藏」,在 奪得天下之後,劉邦為了各避免異姓王坐大犯上,以叛亂的罪名,先後誅滅了韓信、彭越 、英布等有功之臣,開後世殺功臣之首例。 http://www.gdbt.net/forum/read.php?tid=92005 既然韓信自認作了比較好的選擇,那又為何會落得滿門抄斬這種悽涼下場呢? 其實先前已經有提到過:「狡兔盡、走狗烹、、、」,韓信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於別人 的「價值」正在無量下跌的崩盤方向中,而且到後來即使被軟禁了,連下個棋都還要去贏 劉邦,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只能講說韓信應該是罹患「老年癡呆症」,真是給他笨到骨頭裡 面去了!而且韓信完全忽略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的重要心態指標,讓自己暴露在毫無 危機意識的情境裡而不自知,而這也是目前現代社會中新生代普遍的問題,沒有價值累積 概念,更沒有養兵千日的長遠發展意識。 再來韓信還犯了一個運用經驗法則的謬誤,也就是說韓信將過去的經驗(或價值)直接套入 解決目前或是未來問題的指導方針上,而沒有考量到不同時空環境下的主客觀條件已經相 去甚遠,卻仍然還繼續沿用著過去的經驗與思維,而沒能想通「時代已經不同了」,即使 老朋友「鍾離眛」苦口相勸也是枉然,因此最終招致韓信「功高震主」的耳語攻擊也就不 足為奇。同樣的錯誤也分毫不差地發生在韓信對於後代子孫的保護方式上,當所有的跡象 都顯示出韓信只想回家自己玩自己的,安安逸逸地過完餘生時,卻沒想到當初「解衣衣我 ,推食食我」的劉邦會如此在乎韓信那塊貧瘠的楚地,以及韓信身上那股喊水結凍的民間 聲望,正如眼中釘肉中刺般意欲除之而後快,這一切的一切,又全都是「價值」所惹的禍 。 http://xolife.blogspot.com/2007_11_01_archive.html -- <@#++< ~~~







離婚證人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







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ncanx7t8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